月朔詞語解釋 / 月朔是什麽意思
- 簡體拼音
- [yuè shuò]
- 反義詞
- 近義詞
- 初一
- 基本釋義
- 詳細釋義
每月的朔日。指舊歷初一。
《書·胤征》:“乃季秋月朔,辰弗集于房。” 孔穎達 疏:“乃季秋九月之朔日。”《初學記》卷二一引 三國 魏 曹操 《令》:“自今諸掾屬侍中別駕,常以月朔各進得失,紙書函封,主者朝常給紙函各一。” 宋 蘇軾 《策略五》:“昔之有天下者,日夜淬勵其百官,撫摩其人民,為之朝聘會同燕享,以交諸侯之歡。歲時月朔,致民讀法,飲酒蠟臘以遂萬民之情。”《元史·世祖紀一》:“ 宣圣 廟及管內書院,有司歲時致祭,月朔釋奠;禁諸官員使臣軍馬,毋得侵擾褻瀆,違者加罪。”
舊歷每月以朔日為起點,約三十日一周期為一月。一月一朔,故用以指一個月。
《事物紀原·正朔歷數·月朔》引 唐 馬總 《通歷》:“ 地皇氏 分晝夜,以三十日為月朔。”參見“ 月相 ”。
- 百科解釋
月朔,讀音yuè shuò,漢語詞語,基本意思為每月的朔日。
- 網路解釋
yueshu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