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昭君詞語解釋 / 王昭君是什麽意思
- 簡體拼音
- [wáng zhāo jūn]
- 反義詞
- 近義詞
- 基本釋義
- 詳細釋義
西漢 南郡 秭歸 (今屬 湖北 )人,名 嬙 (《漢書·元帝紀》作“檣”,《匈奴傳下》作“墻”),字 昭君 , 晉 時避 司馬昭 諱,改稱 明君 。
元帝 時被選入宮, 竟寧 元年(公元前33年), 匈奴 呼韓邪 單于入朝求和親, 昭君 自請嫁 匈奴 。入 匈奴 后,被稱為 寧胡閼氏 。現 呼和浩特 市南郊,有 王昭君 青冢。《西京雜記》卷二:“ 元帝 后宮既多,不得常見,乃使畫工圖形,案圖召幸之。諸宮人皆賂畫工,多者十萬,少者亦不減五萬,獨 王嬙 不肯,遂不得見。后 匈奴 入朝求美人為閼氏,於是上案圖以 昭君 行。及去,召見,貌為后宮第一,善應對,舉止閑雅,帝悔之,而名籍已定,帝重信於外國,故不復更人,乃窮案其事,畫工皆棄市。” 昭君 故事后來成為詩詞、戲曲、小說等的流行題材。 明 吳應箕 《美色何足恃行》:“美色何足恃,黃金貴有餘,不見 王昭君 ,棄之在穹廬。”參閱《漢書·匈奴傳下》、《后漢書·南匈奴傳》。
- 百科解釋
王昭君(約前52年—約前15年),名嬙,字昭君,乳名皓月,漢族人,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,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,又稱“明妃”,漢元帝時期宮女,西漢南郡秭歸(今湖北省興山縣)人。匈奴呼韓邪單于閼氏。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。
- 網路解釋
1. Wang Zhaoju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