佩服詞語解釋 / 佩服是什麽意思
- 簡體拼音
- [pèi fú]
- 反義詞
- 厭惡,景仰,蔑視,輕視
- 近義詞
- 信服,折服,拜服,敬仰,敬佩,服氣,欽佩
- 基本釋義
[admire;have admiration for]∶欽佩;信服
佩服他的工作能力
[wear]∶穿帶;佩掛
- 詳細釋義
佩帶;佩掛。
漢 王充 《論衡·自紀》:“有寳玉於是,俗人投之, 卞和 佩服,孰是孰非,可信者誰。” 唐 白居易 《唐銀青光祿大夫安定皇甫公墓志銘》:“﹝公﹞自武騎尉累勛至上柱國,自布衣而佩服金紫,自旋食而廟嚮祖考。” 宋 司馬光 《和錢君倚日本刀歌》:“百金傳入好事手,佩服可以攘祅兇。”
銘記;牢記。
南朝 梁 劉孝威 《謝晉安王賜婚錢啟》:“曲降隆慈,俯垂珍錫……佩服寵靈,殞越非報。” 宋 朱熹 《答呂伯恭書》:“人各有偏,非見徹克盡所不能免。此誠至論,佩服不敢忘也。” 清 錢泳 《履園叢話·雜記上·廿一經》:“庶學者誦習佩服既久,於訓詁名物制度之昭顯,民情物理之隱微,無不瞭若指掌。”
猶言遵循。
唐 白居易 《祭李侍郎文》:“代重名義,公能佩服。德潤行羶,溫溫郁郁。” 宋 朱熹 《朱子語類》卷一一四:“久侍師席,今將告違。氣質偏蔽,不能自知。尚望賜以一言,使終身知所佩服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內閣三·宰相對聯》:“庭訓尚存,老去敢忘佩服;國恩未報,歸來猶抱慙惶。”
亦作“ 佩伏 ”。欽佩;信服。
唐 杜甫 《湘江宴餞斐二端公赴道州》詩:“鄙人奉末眷,佩服自早年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四回:“前日承見賜《詩説》,極其佩服。” 蘇曼殊 《與高天梅書》:“大著精妙無倫,佩伏佩伏。” 曹禺 《雷雨》第一幕:“ 四鳳 是個好女孩子,她背地總是很佩服您,敬重您的。”
有佩飾的衣服。
清 黃鷟來 《題抱陽山人歸隱圖》詩:“矯矯高世士,珮服何巍然;壯志吞滄溟,舉手迴璣璇。”
猶佩服,服膺不忘。
清 葉廷琯 《吹網錄·三河縣遼碑》:“公諱 瑤 ,下車之后,便盡創規、革故、干事之謀,可謂珮服忠義,砥礪廉平。”
- 百科解釋
佩服,漢語詞匯。拼音:pèi fú中文釋義∶欽佩;信服。是由于對方具有某種優秀品質而產生的主觀情感。
- 網路解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