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談詞語解釋 / 高談是什麽意思
- 簡體拼音
- [gāo tán]
- 反義詞
- 耳語
- 近義詞
- 基本釋義
- 詳細釋義
亦作“ 高譚 ”。侃侃而談,大發議論。
三國 魏 劉劭 《人物志·接識》:“是故多陳處直,則以為見美,靜聽不言,則以為虛空,抗為高談,則為不遜。” 北周 庾信 《預麟趾殿校書和劉儀同》:“高譚變白馬,雄辯塞 飛狐 。” 明 許承欽 《將相談兵歌題蔡懷真畫冊》詩:“蟹羹魚炙行日夕,高談話昔情逾敦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三:“可是--平常日子高談‘男女之大防’的,豈非就是他這班‘社會的棟梁’么?”
不切實際的議論。
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官理》:“昔 衞靈 聽圣言而數驚, 秦孝 聞高談而睡寐。”
高明的談吐;高尚的言談。
南朝 梁 蕭統 《講解將畢賦三十韻詩依次用》:“高談屬時勝,寡聞終自恧。” 宋 秦觀 《送喬希圣》詩:“杖藜對客騁高談,自覺胸襟輩 堯 禹 。” 清 吳偉業 《哭志衍》詩:“高譚羣兒驚,健筆小儒怍。”
- 百科解釋
高談,字景遂,邵武光澤人。紹定二年,旁郡盜作,諸子請避之,談曰:“昔楊子訓問避寇于胡文定公,語之曰:‘往歲盜起燕山,則河北、關中可避;入關,則淮南、漢南可避;今惟二廣,寧保其無寇乎?吾惟存心以聽命爾。’小子識之,此格言也。今南去則汀、劍,西去則盱、贛,皆為盜區;東去富、沙,雖有城避,吾聞官吏例弗我納;北去廣信,防夫、守隸利人囊篋,指民為諜,數剽殺之。舍胡公之言未有他策也。”盜入,諸子又請,談曰:“有廟祏在,將焉之?”盜至,談出曰:“時和歲豐,何忍為此?”盜曰:“吏貪暴,民無所訴,我為直之。”談曰:“獨不能楇鼓上聞乎?民何辜而殺之。”盜怒,執諸庭。遺之牛酒,不釋;遺之金帛,不釋。談曰…
- 網路解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