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避三舍的意思

簡拼
tbss
拼音
tuì bì sān shě
反義詞
針鋒相對、鋒芒畢露
同義詞
委曲求全
英語翻譯
give one a wide berth
用法
用作貶義;形容個人或集團變壞。一般作謂語、定語。
解釋
后退九十里。比喻為避免沖突;向對方作出回避或讓步。舍:古時行軍;一舍為三十里。
出處
《左傳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戰國時晉國國君重耳在與楚軍交戰中;信守當年立下的諾言開戰前先退軍九十里。”
例子
①晉楚兩國在城濮交戰時;晉文公重耳命令晉軍~。    ②可見二位仁兄的學問;不但本校眾人所不能及;即使天下文才;也當~哩!
歇後語
謎語
一再讓住房
成語故事
  春秋時候,晉獻公聽信讒言,殺了太子申生,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。重耳聞訊,逃出了晉國,在外流亡十幾年。

  經過千幸萬苦,重耳來到楚國。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,就以國群之禮相迎,待他如上賓。

  一天,楚王設宴招待重耳,兩人飲酒敘話,氣氛十分融洽。忽然楚王問重耳:“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,該怎么報答我呢?”重耳略一思索說:“美女待從、珍寶絲綢,大王您有的是,珍禽羽毛,象牙獸皮,更是楚地的盛產,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?”楚王說:“公子過謙了,話雖然這么說,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?”重耳笑笑回答道:“要是托您的福。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,我愿與貴國友好。假如有一天,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,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(一舍等于三十里),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,我再與您交戰。”

  四年后,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,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。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。

  公元前633年,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。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,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,駐扎在城濮。楚軍見晉軍后退,以為對方害怕了,馬上追擊。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,集中兵力,大破楚軍,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。
相關成語
避君三舍退避三舍避軍三舍
同字成語
帶退字的成語帶避字的成語帶三字的成語帶舍字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