奮不顧身的意思

簡拼
fbgs
拼音
fèn bù gù shēn
反義詞
畏縮不前、貪生怕死
同義詞
舍生忘死、萬死不辭
英語翻譯
dash ahead regardless of one\'s safety
用法
用作褒義。多用于贊頌一心為公、舍己為人;勇于獻身的精神和行為。一般可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。
解釋
奮:振作精神;鼓起干勁。指勇往直前;不顧個人安危。
出處
漢·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常思奮不顧身;以徇國家之急。”《文選·奏彈曹景宗》:“故司州刺史蔡道恭率顧義勇;奮不顧命。”
例子
在洪水到來之際;共產黨員首當其沖跳下水去;接著戰士們相  繼也跳了下去;正是由于他們~的精神;才保住了大堤;保住了城市。
歇後語
謎語
成語故事
  李陵,字少卿,是漢武帝時的著名大將,很受漢武帝信用,任命他為騎都尉,率軍抵御匈奴的入侵。李陵擅長騎射,又懂得兵法,當時很得朝廷信任。
  
  不料,李陵在和匈奴的戰斗中,由于寡不敵從,無奈投降了匈奴。
  
  聽說李陵投降,漢武帝很是生氣,認為李陵辱沒了自己對他的信任,朝中大臣也都紛紛指責李陵沒有骨氣。
  
  只有太史令-司馬遷不這樣認為,他說:“我和李陵一向沒什么交情,但我見他為人很講義氣,孝順父母,友愛兵士。他常常想奮不顧身地解救國家的災難,所以,我認為李陵這次在領兵不到五千的情況下,與數萬名敵兵對陣,最后由于傷亡慘重,彈盡糧絕,歸路被切斷,才被迫投降,是情有可原的。而且我還認為,他這次投降,并非貪生,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時機再來報答國家。”
  
  司馬遷說得在情在理,但漢武帝卻認為他是替李陵辯護,是非不分,將他關進了監獄,施行“腐刑”。
  
  以后,漢武帝還殺了李陵全家。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,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,至死不回故土,未能實現他奮不顧身、為國捐軀的愿望。
相關成語
奮不顧身奮不顧命忿不顧身憤不顧身
同字成語
帶奮字的成語帶不字的成語帶顧字的成語帶身字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