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易近人的意思
- 簡拼
- pyjr
- 拼音
- píng yì jìn rén
- 反義詞
- 咄咄逼人、盛氣凌人
- 同義詞
- 和藹可親、平易近民
- 英語翻譯
- be simple and easy to approach
- 用法
- 多用于形容不擺架子;對人謙虛;易于親近別人方面。一般作謂語、賓語。
- 解釋
- 平易:原指道路平坦寬廣;后比喻態度平和;沒有架子;使人容易接近。也形容文字深入淺出;通俗易懂。
- 出處
- 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:“平易近民;民必歸之。”
- 例子
- 周總理一向~;和藹可親。
- 歇後語
- 謎語
- 成語故事
- 西周初,周公旦的兒子伯禽封于魯,太公望(姜子牙)封于齊,周公仍在朝攝政輔佐周成王。三年后,伯禽入朝向周公匯報政務,周公說:“為什么來得這么晚?”伯禽說:“我變革禮俗,費力不小。比如服喪,必得服滿三年方得去除。”而太公到齊之后,五個月就去匯報政務,周公說:“為什么來得這么快?”太公說:“我大大簡化了君臣禮儀,一切依從通俗簡易。”太公后來聽說了伯禽匯報政事的情況,長嘆說:“魯國后世必定會北面臣服于齊國。政治如果不簡要平易,民眾就不愿意接近。平易近民,民眾才會歸附。”所以“平易近人”本指政治的通俗簡易。
可是到了唐朝,為避唐太宗-李世民諱,凡言“民”處皆改為“人”,此語也不例外。如白居易《策林》十二引用這句話時就改成了“平易近人”。這樣一改,意思也就變了,從指政治變為指為人處世的態度,有時也指文章風格淺顯易懂。
- 相關成語
- 不近人情平易近人和藹近人平易近民
- 同字成語
- 帶平字的成語帶易字的成語帶近字的成語帶人字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