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軒過

朝代:唐代作者:李賀
同類型的詩文:訪友寫人敘事贊頌

原文

韓員外愈皇甫侍御湜見過因而命作

華裾織翠青如蔥,金環壓轡搖玲瓏。
馬蹄隱耳聲隆隆,入門下馬氣如虹。
云是東京才子,文章巨公。
二十八宿羅心胸,元精耿耿貫當中。
殿前作賦聲摩空,筆補造化天無功。
龐眉書客感秋蓬,誰知死草生華風。
我今垂翅附冥鴻,他日不羞蛇作龍。

譯文

⑴高軒:高大華貴的車軒。過:拜訪。
⑵員外、侍御二詞疑為后人編集所加,長吉原詩無此二詞。
⑶華裾:官服。織翠:翠(綠)色官服,韓愈時任國子博士分司東都洛陽,當著此色官服。青如蔥:青色官服,皇甫湜時任陸渾尉,當著此色官服。
⑷隱耳:聲音盛多而盈耳。
⑸巨公:有巨大成就的人。
⑹二十八宿:東“蒼龍”、北“玄武”、西“白虎”、南“朱雀”各七宿合稱。
⑺元精:天之精氣。耿耿:貌明亮狀。
⑻筆補造化:以詩文彌補造化的不足。
⑼龐眉書客:作者自稱。龐眉,眉毛黑白雜色,形容老貌。
⑽冥鴻:空中鴻雁。
⑾蛇作龍:喻咸魚翻身,仕途轉起。

賞析

這首詩的背后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——“聯鑣盛事”。王定保在《唐摭言》中煞有介事的寫道,韓愈和皇甫兩位一同拜訪李賀時,賀年僅7歲,“總角荷衣”出迎,并作《高軒過》答謝。而《新唐書》未考辨,承其誤,將此事收錄。讀過詩讀者不難看出,諸如“秋蓬”、“死草”、“垂翅”這些意向表達的是長吉遭讒落第后的頹傷情感,不應該出于小孩之口。公元808年(元和三年)李賀再赴長安尋求政治出路,途經東都洛陽,仍居仁和里。韓愈和皇甫湜(二人支持李賀應試,韓愈更作《諱辯》為賀辯護)聯騎到訪,慰藉遭讒落第的李賀。李賀感激之余,寫下了《高軒過》一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