衡門
原文
衡門之下,可以棲遲。泌之洋洋,可以樂饑。
豈其食魚,必河之魴?豈其取妻,必齊之姜?
豈其食魚,必河之鯉?豈其取妻,必宋之子?
譯文
橫木為門城東頭,可以幽會一逗留。洋洋流淌泌水邊,解饑慰我相思愁。
難道想要吃魚鮮,定要鳊魚才如愿?難道想要娶妻子,必得齊姜才開顏?
難道想要吃鮮魚,定要鯉魚才可取?難道想要娶妻子,必得宋子才歡愉?
注釋
①衡門:衡,通“橫”,毛傳:“衡門,橫木為門,言淺陋也。”又聞一多《風詩類鈔》曰:“東西為橫,衡門疑陳城門名。”
②可以:一說何以。棲遲:棲息,安身,此指幽會。
③泌(bì):泌:“泌”與“密”同,均為男女幽約之地,在山邊曰密,在水邊曰泌,故泌水為一般的河流,而非確指。
④樂饑:隱語,《詩經》中常將性的欲望稱為饑,樂饑指滿足性的饑渴。聞一多《神話與詩·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》:“其實稱男女大欲不遂為‘朝饑’,或簡稱‘饑’,是古代的成語。”
⑤豈:難道。
⑥河:黃河。
⑦齊之姜:齊國的姜姓美女。姜姓在齊國為貴族。
⑧宋之子:宋國的子姓女子。子姓在宋國為貴族。
參考資料:
賞析
許多解詩者認為此詩乃隱者表述安貧樂道之詞。如朱熹《詩集傳》云:“此隱居自樂而無求者之詞。言衡門雖淺陋,然亦可以游息;泌水雖不可飽,然亦可以玩樂而忘饑也。”姚際恒《詩經通論》云:“此賢者隱居甘貧而無求于外之詩。一章甘貧也,二三章無求也。唯能甘貧,故無求。唯能無求,故甘貧。”這一觀點即使不像聞一多先生所言“未免太可笑了”(《說魚》),至少也有些酸腐。蓋因此論帶有明顯的儒道雜糅的思想痕跡,是深受儒道思想影響的后世文人以六經注我的產物。這一觀點與上古民歌的創作實情格格不入,正如《康衢謠》、《擊壤歌》明顯地屬后世文人假托原始歌謠一樣。讓上古民歌談安貧樂道未免有些滑稽。
倒是聞一多先生從民俗學角度考釋此詩興象,認為當屬情詩的看法較為貼切。按聞先生意見,“衡門之下”乃男女幽會之所,與《邶風·靜女》中的“俟我于城隅”如出一輒;泌水之岸,乃男歡女愛之地,“泌”與密同,在山曰密,在水曰泌,都“是行秘密之事的地方”;“饑”亦非指腹饑,而是性之饑渴;更關鍵的是,“魚”在上古是“匹偶”、“情侶”的隱語,“食魚”所暗示的恰是男女的“合歡或結配”(聞先生的觀點見《說魚》、《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》)。由是,則詩意已明:
夕陽已逝,月上柳梢,一雙青年男女悄悄來到城門下密約幽會,一番卿卿我我的甜言蜜語之后,激情促使他們雙雙相擁,又來到郊外河邊,伴著嘩嘩的流水,極盡男歡女愛。或許小伙兒被這難忘良宵所陶醉,竟發表了一段富有哲理的愛情名言:吃魚何必一定要黃河中的魴鯉,娶妻又何必非齊姜、宋子不可?只要是兩情相悅,誰人不可以共渡美好韶光?言外之意是,他與眼前的女子情感甚篤,非常滿意,希望娶她為妻。此詩雖然短促,簡單,但表現了上古陳地百姓自由、純樸的情愛意識,正如民歌中唱的:“風過嶺頭水過基,男從女愿莫講離。我倆有情吃水飽,無情吃肉也皺眉。”
此詩在章法上也較獨特,先是敘事,由敘事引發議論。“興”沒有放在詩首,而是放在議論之前,且與所興之事又共同構成旨意相同的議論,使議論充滿了形象感而未流于枯燥,加厚了詩意。
《陳風》中多為情詩,說明陳地人民非常善于歌唱愛情。因此,能在這片土地上誕生這樣一首富有哲理的情歌,也就不足為奇了。
參考資料: